好吧,各位,Mia Spending Sleuth 又來了!今天我們要破解的謎團是:空中巴士 (Airbus) 的股價為何像個無頭蒼蠅,橫盤震盪?難道是市場對這家航空巨擘失去了信心?還是另有隱情?讓我們像個商場裡的「土撥鼠」,深入挖掘,找出真相!
交機量疲軟的警訊
首先,我們要關注的是一個關鍵詞:「交機量」。根據 Investing.com 的報導,瑞士信貸 (UBS) 對空中巴士第二季度的交機量感到悲觀,用了一個詞形容:「疲軟 (weak)」。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你想想,航空公司買飛機,空中巴士卻遲遲無法交貨,這就像你預訂了披薩,結果外送員卻迷路了,你還會高興嗎?
UBS 甚至預測,這種情況可能會延續到 2025 年。這意味著,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交機量直接影響營收,營收下降,股價當然會受到影響。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倒全倒。
更詳細地說,UBS 預估第二季的交機量只有 167 架,比去年同期下降 8%。這對空中巴士的獲利能力產生了直接影響,因為 UBS 預測商業部門的調整後 EBIT 利潤率將從 12% 降至 10.9%。這可不是小數目,dude!
供應鏈的惡夢
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答案是:供應鏈。這個詞聽起來很枯燥,但對企業來說,它就像血液一樣重要。如果供應鏈堵塞,生產就會停滯。空中巴士顯然正深陷供應鏈的惡夢之中。
Investing.com 的報導指出,年初時,空中巴士的商用飛機生產和交付都經歷了相對緩慢的開局。這與去年底的衝刺式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空中巴士去年底努力提升產能,但年初的表現顯示,生產瓶頸仍然存在。
更糟的是,空中巴士不得不下調 2024 年的盈利預測,並承認將交付的飛機數量將少於原先的目標。這就像一個廚師告訴你,他無法按時做出你點的菜,而且菜的份量還會縮水,你肯定會感到失望。
太空業務的拖累
除了飛機交付的困境,空中巴士還面臨著另一個麻煩:太空業務。這部分業務似乎成了個「黑洞」,不斷吞噬資金。
根據 Investing.com 的報導,空中巴士在第四季度因其問題纏身的太空業務產生了額外 3 億歐元的費用,使該部門全年的總費用達到 13 億歐元。這筆費用導致股價下跌了 2.3%,每股跌幅為 3.84 歐元,至 165.06 歐元。
雖然空中巴士仍然維持了全年交付目標,並上調至 820 架飛機,以及 70 億歐元調整後 EBIT 和 45 億歐元自由現金流的預測,但分析師指出,太空業務的費用仍然對股價造成了一定的壓力。這就像你努力想跑得更快,卻發現腳上綁著一顆石頭。
儘管如此,預付款 (Pre-Delivery Payments, PDPs)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金流的壓力。UBS 分析師指出,即使交機量疲軟且庫存持續增加,預付款仍能為本季度提供一定的現金流保障。然而,這並不能完全抵消交機延遲帶來的負面影響,seriously!
真相大白:一場完美風暴
所以,空中巴士股價橫盤震盪的真相是什麼?簡單來說,這是一場「完美風暴」,由以下因素組成:
- 交機量疲軟: 航空公司等著拿飛機,空中巴士卻交不出來。
- 供應鏈問題: 生產停滯,就像交通堵塞一樣。
- 太空業務虧損: 這個「黑洞」不斷吞噬資金,讓空中巴士喘不過氣。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讓投資者對空中巴士的未來感到擔憂,導致股價停滯不前。
但別忘了,空中巴士仍然是一家航空業巨頭。它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如果它能解決供應鏈問題,加速交付進度,並扭轉太空業務的頹勢,股價仍然有機會反彈。
然而,投資者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空中巴士的動態。就像偵探一樣,我們需要不斷收集證據,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斷。現在,我得去二手店淘點寶了,畢竟,省錢才是王道,對吧?下次見,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