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股市波動劇烈,背後原因不外乎政治與經濟風暴交織的結果。川普政府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對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等貿易夥伴展開單方面關稅威脅,劍拔弩張的氛圍讓全球金融市場如坐針氈。這波動不單只是股價上下翻騰那麼簡單,更牽動美元匯率及債券收益率,形成多重金融震盪,投資人則在風口浪尖上摸索對策。
川普關稅政策揭開了一系列市場動盪的序幕。當美國一方頻頻喊出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商品課徵高額關稅,且歐盟也面臨不確定的貿易阻礙,市場的擔憂便立刻兌現成股災級的賣壓。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幾個交易日內便狂跌逾千點,一天甚至跌幅超過2200點,真讓人想起疫情初期那股恐慌浪潮。硬氣的數據說明市場對未來全球經濟能否持續成長的疑慮大增,恐慌情緒瀰漫。標普500指數跌進熊市區,顯示投資者紛紛轉向防禦性資產,企圖在震盪中尋找安全的港灣。相較之下,納斯達克指數偶有反彈,但整體走勢同樣起伏劇烈,科技股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不只是股市跳動,美元與債市也隨著這波貿易緊張局勢震盪。美元指數呈現走弱態勢,逼近多年低點。這主要源自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攀升,投資人信心因而受挫,資金部分轉向其他貨幣尋找避險。美元貶值對美國進口商品定價形成反壓,連帶影響通膨率與後續貨幣政策走向。另一方面,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滑,這反映出固定收益市場對未來經濟成長動力感到擔憂,資金大規模流入債券避險。這種一面倒的債券需求暗示市場對央行可能持續寬鬆或逐步調整政策留有空間,投資氛圍異常謹慎。
製造業與科技業成了這波貿易風暴的首當其衝。波音由於787客機爆發重大事故已經備受股價壓力,貿易摩擦再添柴火,航空及工業板塊股價表現不振。儘管關稅暫停或放緩的消息短暫激勵部分企業股價回升,激起股市逾1.8%的反彈,但整體投資氛圍依然低迷。企業面臨的第二季財報季節又增新變數,像是Lululemon、GameStop與Dollar Tree等品牌的業績公佈,可能成為新的風口浪尖。多數企業現在形同按暫停鍵,等待貿易政策方向明朗,以謹慎態度調整經營策略與成本控管,因為關稅帶來的成本轉嫁和供應鏈重組愈發複雜。
當下,投資人應該緊盯全球經濟及政治動向,特別是貿易政策的每一步進展,都可能瞬間引爆市場劇烈反應。若貿易談判出現佳音,市場或許能喘口氣,但若衝突升級,波動恐怕持續加劇。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製造業和科技業如何轉型調整,成為評估投資風險與機會的關鍵。資金管理和風險控管將是此刻致勝關鍵,如何在多變市場中擦亮眼睛尋找合理估值的標的,考驗著投資人的耐性與市場洞察力。
整體而言,川普重新燃起的貿易戰陰影,讓美國股市及美元匯率成為金融市場裡的風向標,波動大、視線模糊。投資人若想在此局勢中守住荷包必須把握政策走向脈絡,靈活調整操作策略。畢竟,經濟局勢在這片混沌中隱藏的,可能是淘金的良機,也可能是陷阱,懂得解讀這場金融大戲的規則,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