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市場已成為許多國際品牌眼中的重要戰略重點,尤其像星巴克這類以咖啡文化聞名的品牌,更是將中國視為未來成長的核心戰場。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不僅擁有龐大且持續變化的消費群體,其競爭態勢與消費者偏好也在快速演變,促使星巴克不得不調整經營策略,從激烈競爭中尋求突破與創新。
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突破7750家,約佔其全球店鋪總數的五分之一,成為繼美國之後的最大市場。然而,近年中國經濟放緩,再加上咖啡消費者口味多元化及市場競爭激烈,使得星巴克在當地的銷售增長逐漸趨於平緩。以往依靠的「咖啡交易」單一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當代中國消費者對更多元生活體驗的渴望。星巴克因此開始著力打造更具社交屬性的環境,提升數字化服務,並強化與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連結,以求重新激活市場活力。
面對成長放緩的挑戰,星巴克已經不滿足於單打獨鬥,選擇透過售股引入戰略合作夥伴的方式為中國業務注入新活水。與包括高盛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合作,星巴克正向中國及國際的私募基金、科技企業和大型財團展示投資機會,積極引入外部資本與資源。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其創新能力,也能借助合作夥伴在渠道擴展、本地化運營及數字化領域的專長,更靈活地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現任CEO Brian Niccol曾透露,已有眾多投資者對星巴克中國業務的股份表達濃厚興趣,顯示市場對星巴克在中國發展的信心依然穩健。
除了通過引資求變,星巴克還要面對中國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瑞幸咖啡、隨行杯等本土連鎖品牌以靈活的價格策略和更貼近地域口味的產品,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展現出強悍的競爭姿態。有趣的是,部分中國品牌甚至已經開始向國際市場拓展,直指星巴克的老家美國,為這場咖啡大戰增添了國際維度。科學調整價格、加快店鋪升級、推動數字化轉型與加強產品創新,成為星巴克維持市場領先地位的重要舉措。而借助外部合作夥伴的力量,星巴克也期望提升營運效率與本地化應變能力,為持續競爭注入更多彈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近年在中國的最大手筆投資行動——以約13億美元收購華東區合資企業剩餘股權,象徵其對中國市場長期布局的決心。此次完全掌控合資企業,讓星巴克能夠更快速且靈活地制定市場策略與營運決策,為後續創新和合作建設堅實基礎。在保持高端品牌形象的同時,星巴克持續強化消費者體驗與社區文化建設,力圖在中國多元且激烈的咖啡市場中引領潮流,甚至塑造新的生活方式標竿。
總的來說,星巴克在中國市場從高速擴張逐漸向精細化經營轉型,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僅是資本運作上的策略,更是為了整合智慧、資源,應對本土競爭壓力與用戶需求變化。憑藉深厚的品牌影響力與廣大消費基礎,星巴克依然坐擁優勢,但如何透過創新服務、本地化合作及數字化轉型加速成長,將是其能否重振中國市場勢頭的關鍵。這場在中國舞台上的咖啡戰役,無疑也成為全球咖啡產業與品牌發展風向標,值得業界與消費者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