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政府積極推動一項針對退休金基金的重大政策改革,旨在強制提升這些基金對國內資產的投資比例。此舉背後的動因,主要源自過去數十年來,英國退休金基金在本土股票及相關資產的投資比例持續下滑,引發政府對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和資本市場活力的深刻擔憂。隨著政府尋求跨越投資疆界的政策轉變,這場關於退休金資金流動方向的爭議也愈演愈烈,牽動金融業界、政治圈乃至廣大投資人的神經。
首先,從數據層面來看,英國退休金基金投入本土股票的比例下降令人震驚。根據報告統計,目前英國退休金基金在國內股票的配置僅約4.4%,遠低於全球平均10.1%的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一比例在過去25年中,從超過50%迅速減少至今,反映出英國資本市場吸引國內退休金資金的能力不斷削弱。對比之下,其他先進國家則表現出較高的投資本土化程度,這致使英國資本市場面臨長期資金流失的風險。英國政府為此擬定法案,計畫於2030年前將退休金基金對國內資產的投資比例提升至10%,視為提振國內經濟活力及重振股市的重要一步。
然而,政策推動過程中並非一路順風。多數退休金基金經理人基於受益人利益優先的原則,明顯對強制投資措施表露擔憂。首先,從投資風險角度而言,過去幾年英國股市表現平平,缺乏吸引力。相較之下,美國等外國市場則提供更豐厚的回報機會。在此情況下,政府若堅持強制資金分配向本土流動,恐導致基金錯失最佳投資機會,甚至承擔不必要的市場風險。此外,政策鼓勵將部分投資轉向流動性較低且估值複雜的私募市場,令基金難以快速變現,增加未來贖回可能的困難度和整體風險暴露。
政策的實施方式亦引發業界熱議。政府提出的“Mansion House Accord”是一份鼓勵退休金基金自願提升本土投資的協議,然而此舉背後暗藏政府可能採取立法強制措施的威脅。此軟硬兼施的策略,顯示了政府針對本土投資不足的焦慮,但同時也令退休金行業憂慮,認為資產配置的自主性將被嚴重削弱。退休金基金主管多次呼籲,政策應著重於提供合理激勵與擴大本土投資機會,而非以威脅和限制作為推進手段,因為強制措施可能破壞專業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基本原則,進而損害受益人長期利益。
此外,英國經濟和金融環境的當前狀況為政策推行增加不少不確定性。從2019年脫歐開始,英國面臨諸多經濟調整與市場波動,投資氣氛顯著動盪。全球宏觀經濟局勢同樣充滿挑戰,這使得退休金基金在追求穩健長期回報的同時,必須格外謹慎。基金負責人普遍期待政策能帶來實質的價值和可持續的國內經濟動力,而非僅是政治壓力下的名義行動。缺乏優質且吸引人的投資標的,硬性推動本土投資無異於盲目下賭注,恐將損害受益人的資產安全,帶來波動性與潛在虧損。
總結而言,英國政府推動退休金基金增持本土資產的政策,出於強化國內經濟成長和資本市場活力的目標,無疑反映了現階段英國資本市場資金流失的嚴峻問題。然而,面對市場現實與投資需求,政策如何平衡國家經濟利益與退休金基金專業管理自主,依然是推動過程中必須慎重解答的難題。有效的解決方案,必須在保障受益人權益與吸引優質本土標的間取得微妙的平衡,不讓強制措施淪為單純的政治操作。唯有如此,英國才有機會重塑資本市場的活力,並維護退休金制度的長期穩健發展,為未來打造更加穩健的經濟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