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right,各位,Mia Spending Sleuth 消费侦探上線啦!今天我们要侦查的目标,是那个听起来高大上又拗口的玩意儿——“欧洲永续航空燃料”,简称SAF。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想让飞机别再像油老虎一样狂喷二氧化碳,搞环保飞行。
你问我为啥突然关心飞机了?还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圈天天有人晒旅行照,不是马尔代夫就是巴黎铁塔,看得我心里痒痒。但转念一想,这机票钱背后,可都是实打实的碳排放啊!作为一个追求“绿色出行”的(伪)环保主义者,我得好好研究一下,这SAF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让我的良心少受点谴责。
今天,咱们就一起抽丝剥茧,看看这SAF的“绿色梦想”,到底是真的环保,还是资本家们又一次玩弄的“绿色噱头”。
航空业的“碳焦虑”
话说回来,航空业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了大约2.5%。别看数字不大,但架不住飞机飞得勤啊!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航空公司们也开始坐不住了,纷纷嚷嚷着要“脱碳”。
欧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祭出了“ReFuelEU Aviation Regulation”这个大招,简单来说,就是强制燃料供应商、机场和航空公司都得用、提供或者推广SAF。听起来挺美好,但问题来了,这SAF从哪儿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
现在欧洲的SAF产业,还处于“婴儿期”。2020年的时候,欧盟的SAF供应量连总需求的0.05%都不到!这简直就是大海里捞针嘛!
更要命的是,SAF现在面临着一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规模生产SAF需要巨大的市场需求,但SAF的价格又比传统燃料贵太多,航空公司们当然不乐意花这个冤枉钱。结果就是,没需求就没动力生产,没生产就没法降低成本,SAF就一直高高在上,无人问津。
这可愁坏了各路专家。为了打破这个僵局,英国和欧盟都在想办法,试图在监管和市场方面达成一致,出台各种补贴政策,鼓励大家使用SAF。英国也发布了新的规定,想要扶持本土的SAF产业。甚至有人建议,应该强制规定SAF的使用比例,比如到2050年,欧洲机场的SAF使用率要达到70%!
Seriously? 强制使用?这难道不是变相的“绑架”消费者吗?如果机票价格因此水涨船高,那岂不是只有土豪才能坐得起飞机了?看来这SAF的普及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变废为宝的“炼金术”
除了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也是SAF发展的关键。目前,大家普遍看好用过的食用油来生产SAF。这听起来有点像“地沟油变飞机油”的戏码,但实际上,这确实是一种相对可行的方案。
不过,专家们也在积极寻找其他的可持续原料,比如藻类、农业废弃物甚至二氧化碳!有个叫做“TAKE-OFF”的项目,就是致力于用更低的成本生产更环保的SAF。还有人尝试开发合成航空燃料,为SAF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但问题又来了,这些“炼金术”真的靠谱吗?藻类养殖会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农业废弃物真的能满足巨大的航空燃料需求吗?合成航空燃料的成本会不会高到离谱?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永续航空燃料大挑战”
为了推动SAF产业的发展,各种行业活动也层出不穷。比如,Dentons律师事务所将在2025年举办一个研讨会,探讨SAF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当然,这种研讨会通常都是专家们的高谈阔论,普通消费者很难从中获得什么实际的信息。
不过,从Mission Possible Partnership 的全球项目追蹤器来看,目前全球已经有22个SAF工厂投入运营,还有144个项目正在规划中,这说明SAF产业确实正在加速发展。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到2030年,全球SAF的需求量可能达到每年约1000万吨。
看来,SAF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总而言之,SAF想要真正普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建立稳定的SAF供应链?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
美国能源部也发布报告,分析了生物化学和热化学加工领域的关键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这些解决方案是否真的有效,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在我看来,SAF的发展,就像是一场豪赌。赌注是我们的地球,而赌徒则是那些航空公司、政府和科研机构。他们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但作为一个精打细算的消费侦探,我还是希望航空公司们在推广SAF的同时,也能考虑到消费者的钱包。毕竟,如果机票价格高到离谱,那再环保的飞行,也只能是少数人的特权了。
Anyway,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坐上“绿色”的飞机,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但在此之前,我还是默默地在二手店里淘点宝贝吧,毕竟,省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