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近日猶如坐上雲霄飛車,波動劇烈令人目不暇給,而這股波動的核心推手之一,非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帶來的貿易戰爭與關稅政策莫屬。自政策初現端倪時的高聲威脅,到接連加徵重關稅,再到偶爾的短暫緩和,這一切在全球經濟舞台上掀起不小波瀾,讓股市和匯率都跟著「跳探戈」。
貿易政策下的股市狂舞
川普推動的關稅措施讓美國股市歷經多次劇烈震盪,像是道瓊工業指數在短短數日內慘遭重創,甚至曾在一天之內暴跌超過2,000點,這種跌幅在近年絕無僅有。標普500與納斯達克等核心指數也陷入震盪,多次挑戰進入熊市的門檻,資金流動呈現極端不穩。這種震盪來自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前景的擔憂,畢竟,貿易衝突升溫意味著出口活動萎縮、企業獲利減少,風險意識提高,投資人紛紛撤出風險資產,造成股市壓力陡增。
美元匯率的挑戰與反映
不只股市受挫,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也未能置身事外。美元指數一度跌破2023年7月以來的低點,投射出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的謹慎態度。關稅政策增加了進口成本,傷害了出口競爭力,讓市場對美國經濟持續復甦的信心打折扣。企業與消費者承受的成本壓力也隨之提升,這在無形中削弱了美元的國際吸引力。長遠看,若這種不確定性持續蔓延,美元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影響力或將進一步削弱。
短暫反彈背後的隱憂
雖然市場情緒時有波動,但倘若關稅政策出現暫緩,如川普宣布延後部分國家的關稅實施時間,股市常見短線漲勢。這一方面反映出投資人仍抱著一線希望,期待貿易戰有化解的一天;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市場對政策消息的極端敏感性。科技股和消費股在這種利好消息中表現尤其鮮明,快速拉抬指數。然而,這樣的反彈往往脆弱而短暫,全球貿易摩擦並未因此根本緩解。多國的報復性關稅與模糊的談判進程,持續加劇企業營運的不確定感,使得成本提升與消費價格壓力雙重夾擊消費者。
多家上市公司已開始明顯感受到這股壓力。比如,零售業巨頭Dollar Tree第二季營收不佳,正因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成為業績增長的絆腳石。更廣泛地說,從科技鴻茅到製造業龍頭,股價波動無不映射出貿易政策的波瀾起伏,企業財報逐漸成為觀察整體經濟風向的關鍵指標。
美國股市和美元的劇烈波動,無非讓全球金融市場感受到貿易政策變動的鋒利刀刃。儘管短暫的關稅暫緩給市場帶來喘息空間,但深層次的影響依然存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弭。全球資本面臨的高度不穩定,促使投資人得更緊盯國際政治經濟走勢,以便及時調整策略。
若未來無法見到明確的貿易和解,政治協商停滯不前,這波震盪勢必持續;風險偏好與避險情緒將在市場中你來我往,造成更多波折。美元若持續走弱,對依賴出口的國家和跨國企業來說,壓力將日益沉重。綜觀當前局勢,貿易戰爭絕非短暫風暴,而是持續攪動全球經濟脈絡的重要因素,其長遠影響對於政策制定者與投資者而言,都需時時警覺與謹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