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家庭的財富出現了罕見的下滑,這種現象在近年來尚屬首次。根據聯邦儲備系統(Fed)公布的數據,全美家庭與非營利組織的淨財富從上一季度的170.9兆美元跌至169.3兆美元,縮減了約1.6兆美元。這一跌幅不僅打破了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來持續增長的趨勢,更引發了市場與經濟分析師的關注。家庭財富縮水的背後,有著多層次的經濟變數交織,關稅政策引起的貿易緊張、股市劇烈波動以及長期房地產疲軟,成為影響財富的主要推手。
先從關稅政策談起。自特朗普政府以來,美國對來自中國商品加徵額外20%關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則施以25%關稅,這套政策在2025年第一季依然深刻影響著經濟環境。這種關稅措施激起了企業和投資者的廣泛不安,因為進口成本的上升與供應鏈中斷風險增高,直接牽制了企業的利潤預期與生產動能。對家庭而言,這種大規模的貿易波動反映在股票市場及消費者信心的削弱,間接減損了家庭財富的累積。尤其是株市持有價值在該季度縮減了約2.3兆美元,住宅價格則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合計使得淨家庭財富出現1.6兆美元的跌幅。這說明,不只是成本上漲影響企業,消費需求的萎縮同樣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股市的劇烈變化,是家庭財富波動的另一塊重要拼圖。年初時,標普500等主要指數迎來震盪調整,市場一度陷入恐慌,投資者拋售情緒高漲,導致股票價格短時間內大幅下跌。雖然隨後市場有些反彈,市場驚奇指數(U.S. Surprise Index)於5月中旬回升至正值,創下2月份以來的新高,反映整體經濟數據與投資者信心有所改善,但這點回升無法彌補初期造成的龐大損失。主要金融機構估算,第一季美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財富可能減少多達3兆美元。股票跌價不只減少了家庭資產,還影響消費者對未來的財務預期,降低購買和投資意願,進一步形成經濟下行的負面迴圈。對大部分家庭而言,股票是資產配置的核心部分,股市的起伏直接牽動著財務安全感。
另一個會讓許多家庭焦慮的領域是房地產市場。根據聯邦儲備數據,住宅價格已連續三季下跌,價值縮減約2000億美元。相比於股票市場的劇震,房市的疲軟顯得更為持續和緩慢,但同樣具有深遠影響。房地產往往是多數家庭最大的資產來源,房價下跌意味著淨資產縮水,影響消費者的借貸能力與信心。且受影響的不僅是房主,相關的建築、裝修及家具行業的投資與消費亦受到牽連。此外,全球經濟不確定感也反映在其他地方,例如新西蘭五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拖累,提示全球消費氛圍趨於謹慎,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美國的市場需求與投資熱情。
綜合來看,美國家庭財富的背後是一張複雜的經濟網絡。關稅政策催生了市場不確定性,進一步削弱企業利潤和消費動能;股市震盪快速吞噬股票資產價值,削減可支配財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走弱亦讓家庭淨資產雪上加霜。雖然在2025年第二季度市場出現些許回暖跡象,但整體經濟基調仍未完全明朗,財富恢復的路程還充滿挑戰。
未來,家庭財富的變化將深受政策調整、市場波動與全球經濟形勢影響。貿易政策若能穩定、股市能持續回穩、房地產見底反彈,將有望緩解現有壓力,提升家庭財務安全感。反之,任何單一變數失控,都可能加劇財富縮水,讓“錢包緊縮”成為美國經濟的新常態。這場看似宏觀的經濟震盪,終究落實到每一家餐桌與購物車的消費決策上。Dude,真是讓人等得心癢癢的經濟大戲,不過誰說財富不能重新翻盤?我們,還是要守著荷包,睜大雙眼瞧準下一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