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了一項引人爭議的移民政策,向來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及委內瑞拉約53萬持有人道主義假釋身份的移民發出撤銷通知,並鼓勵他們「自我遣返」。這項措施的實施,成為美國移民政策以及法治層面焦點的中心,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與法律爭執,也對多方面帶來深遠影響。
這項政策的根源在於特朗普政府決意終止先前針對上述國家移民開放的人道主義假釋計劃。人道主義假釋制度旨在因應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等國的嚴重政治經濟動盪,讓部分受影響者暫時能在美國獲得合法居留身份及工作權。然而,隨著政府政策轉變,這批移民的身份被正式撤銷,工作許可隨之取消,保護他們不被遣返回原國的措施亦不復存在。特朗普政府更推出鼓勵自願遣返的激勵方案,提供最高1000美元的離境獎金,希望藉此促使移民自動離開美國。
支持該政策的人士認為,這是維護移民制度嚴格性及國家安全的必要作為。在經濟壓力與邊境控制的雙重考量下,政府需要對移民資格進行審慎檢討,避免制度被濫用。反對者則強烈批評這種做法缺乏對逃避危機的移民的同理心,忽視了他們的生存與安全需求。撤銷工作許可不僅剝奪了他們謀生的手段,也加重了美國各行業對勞動力的依賴危機,特別是在農業、建築及服務業中,供給鏈可能因此出現斷裂。更有批評強調,政策帶來的社會分裂與反移民情緒,將加劇美國本就緊繃的政治氣氛與社會矛盾。
法律戰線上,這項政策掀起了激烈爭議。數個州法院曾因移民權益受到威脅,發布臨時禁令阻止撤銷行動的推行,使受影響移民暫時保有其保護身份。然而,最高法院在2025年5月以7比2的票數推翻這些禁令,原則上允許政府恢復撤銷程序。這道裁決為特朗普政府清除了法律障礙,導致超過半百萬移民失去暫時保護,面臨遣返的真實風險。儘管判決影響重大,但民間移民組織和民權團體持續以法律途徑挑戰政策,試圖維護移民基本權益。
這場政策變革不僅撼動了數十萬個體的生活,也深刻影響了美國社會與經濟結構。失去合法身份與工作權利,這些移民可能淪為非法居留者,暴露於剝削、生活困難和法治真空中。勞動力供應鏈因此面臨更大壓力,尤其在依賴外來勞工的行業,供需失衡問題可能加劇。隨著社會緊張氣氛升溫,反移民心理勢必蔓延,影響美國的多元文化及包容性價值。
總體而言,特朗普政府終止古巴、海地、尼加拉瓜與委內瑞拉移民人道主義假釋身份的決策,是美國移民政策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分水嶺。該政策帶來的遣返威脅及生活挑戰,在個人層面造成巨大衝擊,從法律、社會乃至經濟層面則掀起連鎖反應與爭議。隨著法律訴訟持續推進,未來政策調整與其長期後果仍需持續觀察,這場移民保護與國家利益間的博弈,無疑將影響美國社會的未來走向。